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布《生物多样性修复标准》(T/CGDF—)团体标准,现予以公告。
该标准自发布之日后5个工作日起实施。
年6月15日
《生物多样性修复标准》团体标准简介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过度消耗、污染,导致了生物物种消失、生态环境恶化、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急剧下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受到了大自然严峻的挑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推一的选择,成为全世界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因为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为落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有效管理,针对各类空间尺度下生态系统受损退化、生态功能失调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下降的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修复的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中国绿发会团体标准研发管理中心、中国绿发会法律工作委员会特针对生物多样性评估的对象、方法等制定《生物多样性修复标准》团体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修复的定义、内容、原则和验收参考指标。从技术操作方面来讲,包括方案拟定、可行性研究、必要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后期管护等,是众多技术的有机集合体。从工作周期来讲,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调查与评价,中期规划与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监测、绩效评价等。
本标准目标是通过生物多样性修复,使该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到原先的、或未受损害的、近自然状态,达到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目的。
修复遵循的特点有: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地域性、尺度性。修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节约原则、自然原则、有限原则、宏观原则。其总体思想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修复工作,既要控制外界对生态系统的不良扰动,辅以科学可行且合理必要的修复、改造、重建等工作;同时鼓励公众参与,预防潜在的生物安全和病害风险,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达到修复目的。
本标准主要含有内容: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修复目标5修复特点5.1系统性5.2整体性5.3综合性5.4地域性5.5尺度性6修复原则6.1节约原则6.2自然原则6.3有限原则6.4宏观原则7修复内容7.1湿地生态系统7.2森林生态系统7.3草原生态系统7.4农田生态系统7.5城市生态系统8修复验收参考指标8.1威胁因子8.2生物多样性状况8.3环境状况8.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9报告编写。
(图片:来源网络和绿会)
全国团体标准公示平台查询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