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些耳熟能详的科技咖,可能就是科技类
TUhjnbcbe - 2023/10/2 17:25:00
白癜风专项援助活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近日恰逢“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指每年11月11日所属的那一周),我们特别编发了一期“上海市级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巡礼”,带您认识一些新业态、新机制的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这些响当当的“科技咖”,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

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一般是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等学术性、创新性、综合性的社会组织。

经过几年发展,本市在推动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伴随着一系列支持*策出台,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加速在本市落地。本市聚焦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发展从事新一代智能交通、生命健康、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先后批准成立了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等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社会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了“覆盖广泛、层次不同、功能多样”的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门类,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科技力量。

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作为最具创新性的社会组织形态之一,正在助力上海自主创新、参与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成为重要载体。

智能交通

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

年2月,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正式登记注册为市级社会服务机构,以提升北斗导航产业创新能级,建设北斗全球科创中心为目标,逐步建设成为枢纽型北斗导航协同创新功能型平台,在北斗导航领域形成良好品牌效应。

研究院牵头论证并组织实施高精度导航位置服务综合试验区两期重大项目,实现国内首个高精度导航三级测试系统正式运营服务;牵头制订行业标准,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亚毫米级无人系统定位导航测试场。牵头制定国家卫星导航场景库标准一项,工信部无人系统定位导航行业标准一项,并参与多项导航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汇集智库专家,编写了国内第一本《GNSS技术趋势蓝皮书》,连续两年参与编写《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白皮书》,牵头编写《上海北斗导航产业发展报告》,智库文章阅读量超过60万次。北研院智库的观点与报告开始成为行业与*府的重要参考。

年,“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提名的“北斗人家”科普基地正式成立,研究院承担了上海市“北斗人家”特色科普示范区项目建设,此后获得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提名奖、“科普讲解大赛”金奖、全国科普讲解大奖赛三等奖,目前“北斗人家”线上宣传浏览转发量达百万余次,科普基地受众过万人。

生命科学

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作为组织实施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战略科技力量与核心研发平台,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共同建成了全球首个跨尺度、多维度、集成化人体表型组测量平台。在此基础上,研究院还在数据、伦理、质量控制等涉及表型精密测量的各个方面探索率先开发和制定标准。先后筹建了上海市遗传学会、上海市生物信息学会、上海人类学学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承担秘书处单位,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并与复旦大学等机构主导参与20余项“人体精密测量”的标准技术研究。年10月被授予“上海市标准化创新中心(国际人类表型组)”的创建单位。目前研究院正在积极筹备国际及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率先研发人体精密测量“上海标准”。

同时,研究院积极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网络。组建了由国内60家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和头部企业、包括26位院士的中国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建立起包括来自美、英等16个国家的20家高水平科研机构、由9位各国院士参与的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体精密测量专场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目前在智能医学、医疗器械、IVD诊断、原创新药四大领域成立了创新转化平台,服务了儿科临床辅助诊断系统等多个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功能性平台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围绕“资源联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开放创新思想,作为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通过理念、模式、方法和机制创新,逐步打造成集开放式、柔性化、集成化、社会化为一体的第三方平台型组织,为共性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引领提供统筹、支撑和服务。

产研院围绕信息通信、生物医学、智能制造和绿色能源四大领域,分别在金桥、张江、康桥、徐汇、杨浦、奉贤等地建立了13个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21个应用实验室(中心)。迄今已累计承担并实施国家和上海地方各类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和课题超过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4.33亿元,获授权各类知识产权超过项。累计实现成果转化60余项,成果转化金额超过万元。年,产研院参与的《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体制机制上,产研院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出台了产研院《“创新先锋”计划管理办法》、《“聚力行动”引进人才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产研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产研院成果转化奖励办法》等系列人才、项目激励制度,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领域国际研发合作和人才计划实施,进行探索和试水,多层面进行科研人才培养和团队学术交流。

新能源

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

上海联合非常规能源研究中心紧密围绕非常规能源,将自身功能定位为“先进能源技术产业化转化”,做好*府和企业智囊,为科研供给和产业需求搭好桥梁,形成知识流动和成果转化的枢纽。

搭建国际能源合作交流平台。与国际一流企业和机构合作,创立国际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年,中心与索尔维集团共同创立页岩油气技术创新实验室,服务于我国非常规能源绿色环保发展及行业标准建设、技术研发。由中心主办的ECF论坛亚太页岩油气峰会,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逐渐成为亚太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非常规能源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多名国内外顶级专家、行业领袖、*府官员发表演讲,32个国家与地区参与。

建设新型能源智库。中心建立了能源专业体系健全的高层次专家团队,中心研究团队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研究并被采纳5项。团队成员组织完成的《疫情和油价下跌上海面临的对外风险与对策建议—能源领域》专报被上海新型智库成果要报采纳。

能源科技评价与成果转化。中心取得能源科技、工程、装备类科技评价资格。接受企业委托,对能源项目开展科技评价。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累计实现成果转化60余项,成果转化金额超过万元。

信息技术

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

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聚焦卫星技术、数据通信、航空航天设备、卫星与地面信息设计、天地一体化信息、物联网等重点研究领域,积极开展网络主权、网络安全、自主可控低轨卫星互联网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比如,在渔船精密智控能力建设工程解决方案项目中,集成了原有执法系统、进出港报告系统和渔船安全救助系统,基本形成数据统一、入口统一、用户统一的一体化工作平台,初步构建起“三网一平台一系统”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

上海华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

上海华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引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果池与资源库,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教授专家团队领衔,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和安全可信人工智能体系的产业化创新平台。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工控安全平台,面向汽车电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行业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工业控制系统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以研究院为创新主体,整合高可信人工智能行业前沿创新机构,建设高可信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通过产学研用联动的模式创新,产业资本及产业集聚带来的产业革新,推动华科智谷逐步成为智能制造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行业前列。

科技成果评价

上海市科技成果评价研究院

上海市科技成果评价研究院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制定,年发布《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评价信息采集与核查规范》《科技创新企业核心技术评价指南》和《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评价规范》多项标准。同时还牵头上海市包括《科技成果分类评价规范》在内的四项地方标准研制工作。研究院开展评价理论、评价体系等研究,构建了由5大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87个三级指标(评价要点)组成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多维度评价体系,并积极应用于实践,完成了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委托多项科技成果评价,为科技成果参与奖项评定、知识产权入股、产业升级改造等重要创新工作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技术支撑。

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的图景,正是社会服务机构这种新兴组织形式所具有的独特机制体制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社会力量投入的生动写照,在这一广阔的平台上,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携手,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资源汇聚,创新内生活力迸发。本市在严格依法管理与积极引导发展的监管轨道上,推动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深耕细作这一片社会组织主动融入上海创新发展的“实验田”。

我们期待着,未来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百花齐放”,在不同学科领域持续释放活力;“百折不回”,在不断探索奋进中走向更加成熟;“百尺竿头”,在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耳熟能详的科技咖,可能就是科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