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团属阵地建设新探索首个青少年之家建设
TUhjnbcbe - 2024/10/1 17:11: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重庆5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耿学清)重庆市所有“青少年之家”的建设管理有了“硬杠杠”。近日,重庆市发布41项地方标准,《“青少年之家”建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位列其中。据共青团重庆市委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介绍,该规范是全团“青年之家”首个建设管理方面的省级地方标准,已于4月15日实施。“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青年之家”是共青团主动适应新时代团员青年分布聚集特点和青年工作组织形态多样化的需要,推进团的建设创新的一种平台型、枢纽型的组织形态。重庆市探索“共青团+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打造了线上线下联系服务青少年成长的公益性、专业化工作平台——“青少年之家”。“青少年之家”推出后,根据青少年成长实际需求开展的一系列公益课程和特色项目深受青少年和广大家长欢迎。如“少年强”青少年体质提升计划,“团团讲述生命至上青青知悉安全第一”安全自护教育项目;“七彩假期”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围绕课外活动、素质拓展、安全自护、思想引导、心理辅导等内容在暑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假期公益托管班围绕安全自护、体能训练、文艺活动、阅读指导、作业辅导等内容,为青少年提供假期托管志愿服务。截至《规范》实施前,重庆市建成常态化活跃“青少年之家”个,累计开展活动27万余场次、服务青少年万余人次。快速蓬勃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团重庆市委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主任龙江告诉记者,在《规范》出台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青少年之家”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缺依据、无标准等问题,一般依靠过往经验、延续惯例开展建设,质量、效果参差不齐,不少团组织反映“开展相关工作找不到方向”,急需专业有效的建设管理规范指导。“经过3年的努力,现在标准得以发布,让我们直接参与的人特别有成就感。”团重庆市委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项目负责人蓝婷介绍,从年初开始筹备,先后经过酝酿调研、立项获批、文本起草、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研讨、文本修改完善、专家评审等流程后,正式向社会发布。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团重庆市委首次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规范》主要规定了“青少年之家”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总则、场所建设、管理要求、活动开展、机制保障、志愿者要求、应急管理要求等内容。针对“青少年之家”建设过程中的选址、建设面积、设施配备以及室内标识等,《规范》提出相关要求,如“室内面积应不低于50㎡,层高不低于2.8m,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等量化指标。管理上,《规范》要求“青少年之家”运行过程中须遵守的相关规定予以明确,如实行“共青团+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模式、成立“1+1+1”的队伍体系。为保证“青少年之家”正常、活跃运行,《规范》明确了每个“青少年之家”应保证常态化开放,每周开展活动应在1次以上;应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推动形成不少于1个品牌服务项目。“青少年之家”运营的主要工作力量由团干部、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构成。目前,重庆市已有家社会组织入驻“青少年之家”。另外,重庆市西部计划志愿者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每周到“青少年之家”报到,开展不少于1次服务。“该标准发布实施后,全面提升重庆共青团引领凝聚、组织动员和联系服务青少年的工作水平。”团重庆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摸清地方实际情况基础上,将选择青少年人口密度较大、需求较明显的城乡地区布局建设“青少年之家”,争取平均每1万名青少年配建1个以上,实现年乡镇(街道)全覆盖。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团属阵地建设新探索首个青少年之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