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掉“高考志愿指导委员会”的马甲
考生报哪个学校、专业更靠谱,无外乎是把其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与建档线相比超出多少分,作个趋势判断。舍此,谁也没有精准定位的本事。
据报道,今年是北京实行高考后知分填志愿的第一年,与之对应的,是在京高考志愿咨询机构业务更加火爆,即使开价5万家长仍趋之若鹜。收费畸高之下是乱象迭出:如朝阳门某机构宣称被 中国高考志愿指导委员会 和 中国中学生职业规划研究院 授予荣誉称号,而在民*部查询系统中这两家机构都搜不到;有的暗示公司上层往往和高校招生办 内部沟通 。 围绕高考和高招,近年来衍生出了若干火爆的产业,譬如高考 押题 培训。就此看,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市场孕育出了产业化的 代报 类咨询机构,并不出人意料。这只能说明,市场细分下教育服务渗入能力极强。对代报服务的多元需求下,其价格参差也可以理解。 但从报道看,填志愿咨询这个市场堪称鱼龙混杂:如捏造唬人噱头,动辄拿出假冒认证; 志愿咨询师 多非高中教学专业人员,却标榜 最佳 资深 ;签订于法无据的 保录 协议等。这有利用监管空子坑蒙拐骗之嫌。 就拿编造 指导委员会 等组织装裱身份来说,其手段跟 全国牙防组 搞自我认证骗钱如出一辙: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全国性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 中国 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该机构 纯属虚构 。可那些缺乏信息获知渠道的家长,极易落入其圈套。 还有的咨询机构跟考生家长签 保录 协议,它毫无法律效力;而声称什么公司和高校招办能 内部沟通 ,暗示对录取线边缘 悬着 的考生可以助力 如此种种,非真有勾兑,就是纯属诈骗。 在此情境下,家长们当加强警惕,而在媒体披露这些乱象后,相关职能部门也当闻声介入,按图索骥并加强排查,对没有资质滥竽充数的相关咨询机构,还有一些机构借代报志愿搞诈骗的行为进行取证和追责。 还有一点,以我在高校所历所见的经验看,考生报哪个学校、专业更靠谱,无外乎是把其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与建档线相比超出多少分,作个趋势判断。舍此,谁也没有精准定位的本事。 这其实也是高校招生咨询上做得不够的侧面印证:高考志愿咨询本质是一种信息服务,高校应以敞开的招生信息公开渠道、详细的招生信息服务,去尽到自身指导义务,而非忙着掐尖。而今,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正异化为一些学生家长的依赖,由咨询机构包办,这也是对高校加强教育公共服务的敦促。 下一篇 完善内河船舶遇险报警设备的配备 此次长江“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后应当出台一则强制性法规,包括配备船舶遇险报警设备的要求,并呼吁交通部海事部门加以重视。 作者:张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