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预制菜真火,团餐真香,两个万亿级 [复制链接]

1#
李从悠 http://www.wzqsyl.com/bbzs/jbjs/202506/2955.html

4月16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同指导,十余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市级政府支持、数家国家级科研和经济研究机构担当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的首个全国公益性预制菜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这是继3月25日,广东发布“预制菜十条”政策支持之后,预制菜领域的又一大事件。

预制菜市场“火热”持续。

舆论场中,能与团餐相比肩的另一大万亿级市场,就是预制菜。团餐与预制菜,早已互送“秋波”:团餐市场期待借助预制菜降本增效,预制菜企业期待通过开拓团餐市场实现几何级增长。

当两个万亿级市场相遇,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坐上“新风口”的预制菜,

有无“虚”火?

预制菜市场红红火火,迎来“黄金时代”。

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接近8:2,呈现出由B端快速发展到C端消费,由一线城市快速向二三线乃至下线城市下沉。

在B端餐饮市场,降本增效、餐饮连锁化、外卖渗透率提高以及团餐盛行,持续拉动预制菜需求提升。

而在零售端,在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受疫情、居家消费等因素影响,预制菜因菜品丰富、口味好、制作简单、以及耐存储备受C端市场青睐,销量生猛:虎年春节,预制菜成年夜饭“宠儿”,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的监测,“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年3月以来的新一波疫情影响下“囤货”“囤菜”热潮中,全国各地预制菜销量整体增长明显。其中,半成品净菜以及小吃最受欢迎,多个单品销售额比2月份增长超过50%。

预制菜的供应端更是热情高涨。

央视财经报道,某预制菜创业企业三家工厂都是满负荷生产,每天的出货量大概在箱货。家常菜系列的酸菜鱼、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这些产品,基本生产出来拉到仓库就已经被订完了。

据天眼查统计,我国约有7万多家预制菜企业。年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新增家,销量同比年增长16倍。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亿元增加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达亿元。未来市场规模更有望突破3万亿元。

预制菜的主要参与者可以大致分为专业预制菜企业,上游农牧水产类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餐饮企业和新零售企业五种类型,它们拥有着各自的竞争优势。

敏锐如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十分活跃。

企查查数据统计,年预制菜行业投融资事件23起,融资金额超50亿元。年以来,千味央厨、巴比食品、味知香、春雪食品、盖世食品5家预制菜企业先后上市。

年1月以来,预制菜概念股多次迎来大爆发,掀起涨停潮。最新一次涨停发生在今天:4月18日,福成股份、步步高、仙坛股份、得利斯、中百集团、中水渔业等预制菜概念股涨停,獐子岛、益客食品涨近6%,风光无限。

“预制菜是时代的产物。”当其引发跟风热潮,建筑、建材、小家电等行业纷纷跨界入局预制菜时,这一市场难免“虚火”上升。

毕竟,我国预制菜仍处于初级阶段。公开数据显示,其在日本的渗透率高达60%,而在中国的渗透率只有10%左右。

预制菜“追爱”团餐需底气:

成本够低吗?

团餐销售渠道的稳定性、规模化,无疑使之成为当下各类预制菜企业重点瞄准、试图全面占领的新增量市场。在各家媒体报道中,团餐行业的火热持续拉升了市场对预制菜的需求。

当预制菜遇到团餐,即便两厢情愿,也有许多现实问题一时无法跨越。

“确实疫情为预制菜带来商机,预制菜也对我们这样的团膳公司起到应急作用,助力我们对SOP产品的认知。”某大型团餐企业高管肯定预制菜对疫情下团餐保障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其未来在团餐的发展持观望态度,“预制菜消费者是否能持续消费?是否是受疫情影响下的阶段性消费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尝鲜而已?一切未知。”

过去连净菜都很少用的团餐,在疫情及预制菜整体发展的催化作用下,的确非常需要成本低、易操作、省心省力的净菜、半成品等预制菜。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预制菜在社餐、快餐、C端消费市场那里的降成本优势,尚与团餐对低成本的极致追求,有一段距离。

“因为预制菜生产规模不够大,集约化程度不高,多个环节成本还压不下去。”据媒体报道,事实上,近70%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状态,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

而且,因为服务固定人群,团餐对预制菜还有着口味好、品类丰富、供应稳定、物流配送保障皆出色的多方面要求。放眼国内市场,能满足此类要求的预制菜企业少之又少。

截至现在,最广为人知的预制菜团餐应用场景,是年初的北京冬奥会:各路“预制菜”通过人工智能机器或人工现场炒制,成为志愿者、员工餐乃至各国运动员、媒体人员餐饮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中,各地的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绝大多数团餐应用场景,很难达到北京冬奥会期间每日人均元、元的餐标。而能达到此类餐标的企事业单位食堂,对现制现炒、好口味的品质追求,又是很多预制菜企业无法满足的。

团餐市场同样以小、散、弱团餐企业为主,很多团餐企业没有能力自建供应链,又对成本、价格十分敏感,要么局限于某一地域发展,对预制菜的地域风味要求高,要么在某一地的项目需求点分散,存在用量少,运输成本高、易损耗等供应链难题。

预制菜企业中,能为众多中小团餐企业解决预制菜定制,解决它们在成本、效率、食品安全、地域风味等方面的需求,才可能占据更大的团餐市场。

团餐供应链“逐梦”预制菜市场:

优势在哪里?

面临预制菜迅猛增长的海量市场需求,许多团餐企业纷纷布局预制菜领域,尤其是建有央厨、在团餐供应链领域有战略布局的团餐企业,将预制菜作为可以拓宽赛道寻求规模裂变的契机。

表面上看,有能力自建供应链的团餐企业,自有销售渠道稳定、项目点集中,预制菜产品可以率先高度自给,供给项目点,过剩产能可以尝试创造新的业务增量,看上去“进可攻、退可守”。

例如,充分利用食堂的流量入口优势,通过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商超,把半成品净菜,冷冻主食、生鲜直接针对C端售卖,以解决企业员工在家庭场景下的早餐或是晚餐。而一些产能较大的企业,把一些标准化产品,搭载新零售或者电商平台去售卖。

据团餐谋此前的调研,20%的受访企业明确表示将预包装食品上升为战略意图,有35%的头部企业表示正在开展这一项业务。为数不少的团餐企业将发展重心逐渐往预制菜方向偏移。

成绩如何?冷暖自知。

某大型团餐企业高管在采访中表示,“预制菜将中式菜品西做,进行标准化生产,净化消费习惯,确实前景不错。”但是同时透露,“我接触的同行真盈利的只能说也有,但并不多。”

在他看来,社会媒体对团餐预制菜的宣传大过了实际消费。行业要警惕跟风热潮,预制菜分类多,企业对生产预制菜的业态定位,必须清晰才行。

单就预制菜来说,我国的预制菜行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品种多、品种细,行业准入门槛低,加之作为新兴行业,涉及多个方面,行业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一片空白,尚处于无序竞争阶段。虽然有未知的机会,同样有不可预知的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说,即便精耕预制菜领域多年的企业,技术研发也在不断探索阶段。毕竟,要将单人份菜品升级到工业化批量生产,既要保证风味,又要保证食品安全,同时还要能解决生产、物流、仓储等各方面难题,必须要有积累。

对于所有试图掘金预制菜赛道的团餐企业及团餐供应链来说,一方面,市场定位很重要,“你的预制菜打算卖给谁、怎么卖,真的想好了吗?真的可以落地吗?”

另一方面,产品创新能力同样不可忽视,从口味、做法、品种等多个角度来考量,“你将如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需求?”“你的团餐预制菜怎么做才能做出差异化,打败竞争对手的优势在哪里,真的找到了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