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国庆假期在家对这一年做了复盘,并且完成了写复盘文章的指标,然后就一不小心搞出了万字长文。
于是拆了两篇,昨天发了管理篇。今天这篇是战略篇。
一、创业公司早期最重要的是什么?PMF创业公司无论是切入新赛道,还是既有赛道的细分市场,早期最重要的都是ProductMarketFit,没有比这个更重要。
创业第一年,我们的会员制产品为什么失败了,就是因为对于职业课程产品来说,用户来学习的期望,就是真的希望有所改变,但纯内容的产品太薄了,只能听个启发感,用户根本不会自发去行动,不行动就没有效果,就不解决问题,最终就不符合他当初来的期望,也就不会有口碑和复购。
当时的产品就好比,直接扔给用户一堆减肥书,他第二年是不会续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行动,而减肥是要行动的。
但如果我们给用户交付一个减肥课,每天督促他跟着你练习,还搭配各种营养建议,两周之后他就能看到一点成果了,那么这时候他就会继续跟着我们学习。而且,做这个产品,竞争力肯定会比只卖减肥书的更强,商业价值也更高。
所以这两年不少知识付费公司都在往深搞教育。
但是,其实知识付费形式如果不做职业,而是做其他领域,比如历史人文,这就很好,因为一个成年人学历史人文的期望,就是开拓视野,顺便跟朋友吹吹牛,并没有期望有什么行动或者什么效果。
找对需求,并用产品很好地满足需求,创业初期最重要的就是这个。
所以我在管理篇总结的,为什么早期CEO应该自己管销售管市场,因为这样才能理解用户需求、调整产品。
PMF里面最关键的,是理解用户需求。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特别难。关于需求,我的几个认识:
1、需求=需要+解决方案
需求=需要+解决方案。比如我需要从浦东到浦西,解决方案是打车,所以我的需求是快速打到一辆车送我从浦东到浦西,而滴滴就满足了这个需求。但如果我的解决方案是公交车,需求就不一样了。
2、需求是会变的,需求的变化往往伴随创业的机会
如果需求没有发生变化,市场上就已经有产品满足这个需求了,那么基本上没有创业公司什么机会,所以创业的机会,都是伴随需求的变化而来的。
需求的变化,有可能是“需要”的变化,也有可能是“解决方案”的变化。
比如过去人们对职业的需要基本是赚钱谋生,而现在90后95后进入职场,他们对于职业的需要就有了“认可”“成就感”“被尊重”等等,所以之前网上流传一个图片,关于不同年代职场人离职的原因。这个就是“需要”的变化。
而解决方案的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则更加普遍,尤其当科技发展和基础设施变化之后。比如有了移动互联网,从前叫车是扬招,后来就有了网约车,这就是解决方案的变化。
3、可以分为“有明确解决方案”和“不明确解决方案”
从解决方案来区分,用户的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他心智里面有明确解决方案的,另一类是没有的。
比如,打车的需求,我们是有明确解决方案的,都知道用滴滴叫车。但比如说减肥,其实就没有,可以喝减肥茶,吃减肥药,报减肥课,节食,甚至来个缩胃手术,等等。
这里不明确解决方案,可能是因为用户欠缺专业性,也可能是需要整合现有的产品才能成为解决方案。医疗、教育领域里面,很多都是这样的需求。
4、越来越多的产品,从需要开始切,因为用户是不明确解决方案的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在用户心中有明确解决方案的那些需求,早已被满足得差不多了,除非等到基础设施发生变化。
所以,很多产品必须从“需要”开始切,也就是用户有需要,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专业能力等等,他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这时候,产品就需要给到用户一个解决方案,并且要让用户相信这个解决方案是有效的,且最后真的能够有效。
比如上面说的减肥,现在很多减肥产品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综合了锻炼+营养+辅导的训练营甚至一对一服务。
这类从“需要”切的产品,一般不能做得太轻薄,太轻薄解决不了问题的话,往往会造成用户流失。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知识付费不是一个解决职业问题的好产品,因为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即便用户在购买的时候,相信这个产品能帮他,但后续没有得到帮助,就会离开,就会对这个解决方案产生不信任。
这类产品,需要说服用户解决方案是靠谱的。
我们看现在一些教育产品,很多会用社群试听课的方式,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都用这个方式,因为用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但在很多的教育领域,用户往往缺乏专业知识的判断,不知道解决方案是什么、应该学什么,所以社群试听课一边让用户听课,一边告诉用户为什么这个课程能够解决他的问题。
通过不断宣传和教育用户,加上产品有效的话,该解决方案有希望占领用户心智,从而在目标用户群体中变成“有明确解决方案的需求”。
而且这个过程一旦用户认可了你的解决方案,忠诚度是极高的,会具备经济学中的“刚需”属性,也就是他认可了这个解决方案后,对价格是没有那么敏感的。
5、从“需要”开始切的产品,需要产品设计能力、用户运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从“需要”切的产品,背后需要有三个重要能力:1)产品设计能力,因为产品就是解决方案,得让用户相信它有效,并且最后真的有效,并且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长期留存;2)用户运营能力,用户的需要是长期存在的,维护好用户关系,持续满足对方的需要;3)数据分析能力,用数据来精准分析和满足用户需要。
二、创业公司要不要花钱搞增长?看长肥还是长壮。
CEO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