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技术减速机检修质量标准 [复制链接]

1#

1机体

机盖与机体的剖分面应平整光滑,保证装配严密,可用塞尺检查剖分面的接触密合性,即用小于0.05mm的塞尺插入深度不得大于剖分面的1/3。

上盖与机体不得有裂纹,装入煤油检查不得有渗漏。

2渐开线圆柱齿轮

齿轮不得有毛刺、裂纹、断裂等缺陷。

齿轮啮合处的工作面即齿高与齿宽上的剥蚀现象不大于20%。

齿轮装配后啮合必须正确,其接触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

表1

齿轮啮合的侧间隙应符合表2的规定。

齿轮啮合的顶尖隙为0.2~0.3m(m为法向模数)。

用压铅法检查齿轮的侧间隙和顶间隙如不符合第(4)和第(5)条规定者,可按表2及第(4)条修正中心距来实现。

两齿轮的中心距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规定。

齿轮中心线在齿宽上的平行度不大于表4规定

齿轮轮缘的径向跳动不大于表5规定

齿轮节圆处齿厚的最大允许磨损值应符合表6规定。

3圆锥齿轮

齿轮必须光滑无毛刺、伤痕、裂纹等缺陷。

齿轮轴中心线夹角极限偏差符合表7规定。

齿轮中心线的位移不大于表8规定,其位移度检查方法见图1。

齿轮啮合的侧间隙应符合表9规定。

齿轮啮合的顶尖隙为0.2~0.3m。(m为大端模数)。

齿轮节圆锥顶的位移度不大于表10规定。

用涂色法检查齿轮的啮合区域,正确啮合的接触斑点应布满于大齿轮齿侧面的中间部分,并接近于小端,其接触面积应符合表11的规定。

齿轮因啮合不贴实,可在大齿轮上修正齿形来调整,其修正极限面积应符合表12的规定。

锥齿轮齿顶圆锥的径向跳动应不大于表13的规定。

4蜗轮、蜗杆

蜗轮、蜗杆的齿形表面不得有裂纹、毛刺、严重划痕等缺陷。

蜗轮、蜗杆啮合的侧间隙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蜗轮蜗杆的顶间隙应为0.2~0.3m(m为模数)。

蜗轮、蜗杆的啮合接触斑点占蜗轮齿工作面的35~50%,正确的接触位置应接近蜗杆的出口处,不得左、右偏移(详见图2)。

蜗轮、蜗杆中心距的偏差如图3所示,其极限偏差量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蜗轮、蜗杆中心线的垂直度如图4所示,其中心线在齿宽上的不垂直应不大于表16的规定。

蜗轮中间平面与蜗杆中心线的偏移如图7所示,其极限偏差量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蜗轮节圆处齿厚磨损的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

蜗轮齿圈的径向跳动不大于表17的规定。

5轴

轴及轴径不应有毛刺、划痕、碰伤等缺陷。

轴径的圆柱度应不大于0.02mm。

轴径处的直线度应不大于0.mm。其它部位的直线度应不大于0.04mm/m。

安装轴承处的轴颈粗糙度不大于0.8。

轴上键槽磨损后,在结构及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原键槽°位置上另铣键槽,键槽与轴的中心线不对称度不大于0.03mm。

轴的表面及密封件配合处有严重磨损或轴产生裂纹应更换。

6滚动轴承

拆装滚动轴承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直接敲打。

检查滚动轴承如发现如下情况的任一项者,便应更换。

a轴承内外圈滚道、滚动体、保持架有麻点锈蚀裂纹。

b轴承转动时有噪音,或滚子过分松动。

轴承装入轴颈后,其内圈端面必须紧贴轴肩或定位环,用0.05mm塞尺检查,不得通过。

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按表18选用。

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孔粗糙度小于1.6。

7滑动轴承

轴瓦与轴承座的配合为H7/m6,粗糙度为1.6。

轴瓦与轴的配合为H8/f9,粗糙度为0.8。

轴瓦间隙应符合表19的规定。

用涂色法检查轴瓦接触面积,每平方厘米应不小于2点,且在下瓦中部60~90℃范围内接触。

轴承合金不得有脱壳、裂纹、砂眼、破损、气孔等缺陷。

8密封圈

发现密封圈老化变形、磨损及损坏时应予以更换。

装配前应检查调整密封圈内镶嵌弹簧的松紧程度,涂以适量润滑脂,安装时注意正反向。

9验收与试车

试车前的准备

应检查润滑油的牌号及液面,必须符合规定。

应先用手盘车,使其运转几周,确认转动灵活平稳,才能启动。

空载试车

各密封处、接合处不应有渗油现象。

各连接件、紧固件、应连接紧密可靠,没有松动现象。

运转平稳,不应有振动和冲击声音。

油泵供油正常。

可换向工作的减速机,应在正、反旋转方向分别试车。试车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正反向试车各不少于一小时。

油温最高不超过60℃,滚动轴承温度最高不超过70℃,滑动轴承温度最高不超过65℃。

负载试车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

新换齿轮在负荷试车后,应换去润滑油,清除磨损下来的金属末。

齿轮啮合良好,无异常杂音。

检查振动情况,振幅应不大于0.08mm。

来源:《传动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