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命名60个工作室为全国农林水利气象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中,气象部门共9个创新工作室获得命名。
据悉,此次评选为不断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培育更多“绿色生态工匠”。
气象部门9个创新工作室情况如下:
生态气象创新工作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图为生态气象创新工作室团队
生态气象创新工作室围绕生态系统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以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为切入点,围绕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风险,致力于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多尺度观测、机制与格局-过程关系研究。在生态保护修复的气象监测评估预警技术、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主持研发的业务系统已在全国统一部署应用,为川藏铁路规划建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重要气象保障,取得显著社会效益,为支撑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工作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6项;相关成果被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引用。
集合预报创新工作室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
图为集合预报创新工作室团队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集合预报团队成立于年,以“发展国家级集合预报核心技术和业务系统、提升预报服务科技支撑能力”为目标,致力于集合预报技术攻关,建立并持续改进集合预报业务系统,在丰富我国集合预报理论方法、提高我国数值天气预报对预报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和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发展了全球奇异向量、区域集合变换卡曼滤波、集合成员台风涡旋等初值扰动技术,研发了随机物理过程倾向、随机动能补偿等模式扰动技术、集合预报产品和检验技术,显著提升了中国集合预报理论和技术水平。
建立了CMA全球中期/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业务系统,向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天气预报业务台站等提供极端天气概率预报等产品服务,推动中国集合预报业务和应用水平提高,为国家级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暴雨(暴雪)预报创新工作室
(国家气象中心)
图为暴雨(暴雪)预报创新工作室团队摄影:阳揣环
暴雨(暴雪)预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年,一直以气象防灾减灾为己任,致力于暴雨暴雪机理研究和预报技术研发与应用,在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培养研究型预报专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团队工作作风扎实严谨,业绩突出,连续三届获评“优秀团队”。
团队通过重大天气过程复盘总结,凝练预报难题和科学问题,深入开展中尺度暴雨暴雪机理和预报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业务能力,加深对天气机理的认识,丰富了预报经验;持续研发多种定量降水客观预报技术,创新发展主客观融合的智能网格预报体系,显著提升预报水平,发挥技术示范和引领作用。
团队骨干参与并圆满完成多次重大天气过程及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庆祝活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多项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创新工作室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图为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创新工作室团队
年6月1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承担我国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发布和应用服务职责。中心于年7月1日正式开展空间天气业务运行,标志着我国国家级空间天气业务的正式开始。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空间天气业务形成了涵盖监测、预报、服务全流程的国家级业务体系,已成为中国气象局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霞创新工作室
(河北省气候中心)
图为陈霞创新工作室摄影:白璐瑶
陈霞创新工作室立足绿色发展,发挥气候评价技术优势。建立了宁晋鸭梨、赵县雪花梨、巨鹿金银花、怀来酿酒葡萄等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形成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价体系,积极促进气候资源利用,年以来开展了28个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5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气候好产品的评估论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室发挥平台作用,带动人才成长,科技成果丰硕。工作室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司局级项目21项。工作室运行期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核心论文超过20篇,编写专著出版5本,软件著作权11项,获得中国气象局预报司年度优秀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一等奖、二等奖各1篇,获河北省气象局优秀决策气象服务材料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年获批河北省科技厅与河北省总工会批准的第八批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余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图为余卫东带领工作室成员深入麦田调查小麦遭受冻害情况摄影:张弘
余卫东,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气象局“气象领*人才”和“首席服务专家”,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称号。年,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成立了余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及农业遥感技术研究,着力解决气象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气象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年工作室被河南省气象工会认定为“全省气象系统示范性劳模(人才)创新工作室”,年被河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年以“1+N+X”的形式组建了河南气象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农业气象专业联盟。
创新工作室先后获批20多个科研或者工程项目,15个项目通过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验收,编制8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河南省气象科技开发工作奖2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30篇。与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先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广东省佛山市气象局)
图为*先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佛山市气象局供图
以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正研级高工*先香首席为领头人的*先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年获佛山市总工会命名,年获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工作室致力于龙卷风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及风灾现场调查,创建了专门针对热带气旋龙卷风的预报预警技术流程和龙卷风险识别系统,并应用于业务,成功开展了3次精细到镇街的龙卷风预警。近年来,在国内开展近60次风灾调查,行程10万余公里,建立了全国龙卷数据集,参编“龙卷风强度等级”国家标准,发表论文近60篇,2篇入选中国顶尖学术论文F。
陈宫燕劳模创新工作室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气象局
图为陈宫燕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摄影:白玛乔
工作室于年9月在林芝市气象局挂牌成立,西藏自治区第五届先进工作者、林芝市气象台台长陈宫燕为团队带头人。团队通过科学管理、典型推广与“传、帮、带”放大劳模品牌效应,培养了一支品德过硬、专业技术强、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高的气象服务队伍,三年间完成技术创新13项,成果转化8项,获得实用性专利8个,专利发明1个。
林芝市气象局以“陈宫燕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为契机,慎终如始的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目标,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以气象服务创新为方向,以业务发展、气象防灾减灾和为农服务需求为引领,积极开展各类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气象监测、气象新技术应用推广、气象人才培养等工作,研究解决预报服务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注重科研成果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
生态文明气象创新工作室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图为生态文明气象创新工作室团队
以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毛炜峄研究员为带头人的生态文明气象创新工作室,围绕*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需求,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多年来在融雪(冰)资源利用和融雪(冰)洪水防御技术方面持续攻关,推进*冰雪生态气象服务水平提升;瞄准气象核心业务需求,不断攻关短期气候预测方法,支持气候预测业务发展;不断提高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大气水分循环规律认识,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气象科技保障;持续开展*不同区域空气质量变化的气象成因研究,保障*区域大气重污染天气过程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素材来源:王婉周广胜张芳华周爱春叶萌吴烨及各创新工作室
编辑:姜虹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