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高瑞瑞)“大夫,我脑梗死2年了,本来已经可以走路了,后面走路开始“划圈”,越来越走不好,为什么我的腿那么较劲、抬不动呢,是不是病又复发加重了?”医院诊间里,还没等康复医学科主任潘钰开口问诊,患者李女士就“自诊”起来。
“走不了路不一定是脑梗死复发。”潘钰让病人在诊间走了几步,在病床上检查上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情况。“您走不了路主要是早期康复做的不好,长时间异常走路姿势,导致肌张力增高痉挛所致,需要给您进一步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走路姿势会好起来的。”潘钰说。
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潘钰正在为患者进行肉**素注射治疗。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临床治疗是帮助患者延长生命的长度,那么康复医学就是为患者增加生命的宽度,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医疗服务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的范围也由治疗扩大到康复服务,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特别积极的意义。”潘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通知给出近期目标:力争到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康复医学科到底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我们需要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潘钰接受了健康时报记者的采访。
康复医学科到底是做什么的?
“康复就是给患者掰掰胳膊拽拽腿,实际上,这个观念已经太过时了。”潘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从困扰中老年人颈腰痛、四肢关节疼痛,到运动伤害、骨科术后康复,再到脑卒中、脊髓损伤、肿瘤术后、老年功能衰退、儿童发育迟缓、脑瘫、自闭症、产后等特殊人群的康复,康复医学几乎都会涉及。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
“目前我们科室有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20多人,整个团队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因为我们要管理住院病人、门诊病人、会诊、健康宣教、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所以日常工作比较繁忙。”潘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由于很多患者需要一对一的治疗,所以现在日常康复治疗的工作量很大。一名康复治疗师平均一天要负责十五、六个患者的治疗,除了上厕所和吃饭的时间几乎都在工作,甚至有时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专业的发展和亚专业学科的扩展要求康复医师首先具备精湛的医术,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无论是躯体疾病还是心理问题都比较多,康复医师需要精准辨识患者的临床问题和康复问题,及时给予临床处理和康复治疗。”潘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作为一名康复医师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人文关怀的精神,这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职业素养,还要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为什么我们需要康复医师?
“记得有一次我接到一个做了腰椎微创手术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有30多岁,1米8的个头,手术很成功,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康复理念,一直卧床休养,手术后3年依然腰痛,来诊时竟站立不稳,不能独立行走,30多岁就不能工作。”潘钰向健康时报记者回忆道,当时面对这个患者我们都认为非常可惜,其实他的腰间盘微创手术和关节镜手术都不大,也没有造成躯体功能的严重问题,但就是由于思想上疏忽,不积极康复,才导致身体严重功能退化,甚至长期卧床和生活不能自理这些悲剧的产生。
根据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每10万人口中仅有1.4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远低于每10万人口15名以上物理治疗师、8-10名作业治疗师的国际标准。
原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在年发布的《中国医改联合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达到3亿人,仅有4.66%的国民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万名脑卒中患者中,有3/4存在不同程度残疾,需要康复治疗。如何进行有效的功能救治,如何具备开展重症康复的能力,已是国际康复热点。
“后来,我们为他做了两三周的治疗,患者腰痛症状很快消失了,离床康复治疗后站立行走能力及生活独立性大大的提升,但想要回归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康复。”潘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所以这也给我们一些警示,无论我们病情严重程度如何,都需要拥有积极康复的理念,康复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非常重要。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康复医师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不论是专业能力提升,还是新技术转化,都需要我们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共同去推动和努力。”潘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当前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数量远远不足,从社会需求,以及老百姓健康需求来讲,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十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希望更多优秀医学人才能加入我们康复医学的队伍中来。
本文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