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近日发布《—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全文共24页、1.4万字,涉及13个典型预制菜品牌,包括行业概况、市场规模、典型案例、发展趋势等。
报告涉及的品牌:
味知香,国联水产,安井食品,千味央厨,鲜美,圣农发展,盖世食品,福成五丰,海欣食品,新雅食品,好得,广州酒家,绿进食品
报告正文:
第一部分:概念及分类
1、预制菜的定义
通常来讲,预制菜是指以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等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速冻、冷冻)而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菜,最大的特点是便捷。预制菜丰富的菜品和灵活的烹饪、食用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食材(美食)的不同需求。
2、预制菜的分类
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以及即配类,不同类别的配送难度与加工程度不同,具体如下:
(1)即食类:指开封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预制调理制品,例如泡椒凤爪、火腿肠以及罐头等。该类产品加工程度较深,存储配送难度很小。
(2)即热类:指需要经过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例如辣子鸡丁等各种快餐料理包等。该类产品加工程度较深,存储配送难度较低。
(3)即烹类:指经过调理,按份分装冷冻、冷藏或常温下保持的半成品材料,可以立即入锅烹饪的食品,例如各种虾滑、虾饺等。该类产品加工程度一般,配送难度较大。
(4)即配类:指经过清洗、分切、速冻等工序而成的半成品配菜原料,例如生虾仁等。该类产品的配送难度最大,加工深度最低。
第二部分:预制菜的发展历程
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年,世界上第一台速冻机诞生,预制菜的雏形——速冻食品出现。20世纪60年代起,预制菜开始实现商业化,并逐步在日本等地兴起。从全球来看,预制菜最初都是面向B端餐饮客户,主要用于帮助餐厅降低成本;此后,预制菜的发展开始面向以家庭与个人消费者为主的C端市场。
目前,预制菜在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已较为成熟,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接受度较高。西餐标准化程度高,在发展预制菜上有先天优势。在美国,预制菜催生出了行业巨头SYSCO。日本预制菜也较为发达,相关数据显示,年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经达到60%以上,诞生了神户物产这样的巨头。
我国预制菜行业起步较晚,一直到年左右,才出现了以生产半成品菜为主的预制菜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预制菜企业受限于冷链物流和速冻技术的短板,面临着成本高、区域局限性大等难题。随着国产冷链运输能力、速冻设备性能的快速提升,预制菜企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难题才逐渐得到解决。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到了年,C端的预制食品开始迎来消费加速期。
在我国,速冻食品是最早被大众接受的预制菜品,主要以速冻米、面食为主,这也是当前发展最成熟的细分领域。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高炳义表示,预制菜是中餐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是食品、餐饮、食材三业的跨界融合,围绕预制菜烹饪工艺分解、还原等突破,餐饮移动化、零售化将有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中国预制菜的发展驱动因素
随着餐饮食材、租金以及人工等成本上涨,餐饮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餐饮企业去厨师、去厨房化的意愿在增加。出于成本的考量,预制菜和央厨行业将不断发展。预制菜可以有效减少B端餐饮店的人工成本和后厨面积,随着外卖订单的增加,还可提升坪效,促进供应链的发展。对于规模更大的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可以更显著地降低成本和提升利润。根据CCFA的调研,部分头部中餐快餐公司,其预制食品的占比能够接近%。(来源:《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
对于线下餐馆,预制菜能够解决它的两大痛点:出餐速度慢、口味与口感不统一。特别是在中国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预制菜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预制菜企业通过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帮助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餐饮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对厨师的依赖。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企业开始使用预制菜。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开始自建中央厨房,但餐饮菜品较为多样,建设多品类生产线需要较大投入。因此,在现阶段,与预制菜企业直接合作成了许多企业的第一选择。而对于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会选择自建中央厨房,以便拥有更多的自主性。
从消费端来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都市白领买菜、洗菜和备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预制菜免洗、免切、快速烹饪的特点,迎合了这个群体对居家烹饪的需求。疫情的到来,也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了预制菜,开始认识预制菜、接受预制菜。疫情之后,预制菜在“懒人经济”的概念下,更是在媒体上不断刷存在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讲,疫情的出现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当然,预制菜的发展,疫情只是一个推动因素,市场的最终爆发,还是由于中国食品工业技术的成熟以及冷链运输等配套设施的发展,这些为预制菜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中国的预制菜市场之所以被看好,除了市场驱动因素外,味知香的上市、鲜美来提交招股书、盖世食品登陆北交所,这些都引起了行业及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