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自建国后形成了剧院团制度,这种方法究竟是对还是错呢。当然了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利有弊,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
首先就是利:
剧院团制度的形成将民间的戏班收归国有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演员。
其次就是弊端:
现如今京剧剧院团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太臃肿了,人太多了,尤其是京津沪的大剧院。许多京剧演员挤破脑袋也要挤进京津沪,因为京津沪的待遇和发展都会好一点。
但是你们怎么没想一想,现如今一个剧团好几十人,能够成为主演的有几位,所以大多数都是配角和龙套。
当然了许多演员也不看重这个,反正都是“铁饭碗”固定工资。
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京剧怎么能够发展,因为绝大部分京剧演员没有了拼劲开始在剧院内养老了。
所以说,应该将一部分京剧演员放入市场,并且剧院内也要建立一套合理的选拔机制。究竟应该捧什么样的演员,要捧有实力的,有真本事肯努力的,这样才是值得捧的演员。
而不是这个亲传、那个嫡传,要将能力作为选拔的标准而不是“名师”、“世家”。
有人说,京剧如果解散剧院团制度京剧就真的灭亡了,其实这种状况谁也说不好。那么大可以将一部分人投放入市场,既然他们在剧院团内安于现状就让市场检验他们吧。
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因为剧院团都是拿着国家拨款去养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