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虽好,但是也很容易犯一些错误,下面就总结一下健身中常见的一些错误,顺序不分先后,请酌情对号入座。
1.忽视热身和冷身运动、拉伸肌肉、活动关节。
运动前一定要先热身,再动态拉伸、活动关节,如果做器械锻炼还需要做一组器械热身,再正式开始器械锻炼,如果直接过有氧运动,要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如果做器械锻炼后再做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也要逐步提高运动强度。
结束有氧运动后要做冷身运动,逐步降低心率,直到心率接近快走的心率,再降到正常走路的心率。然后再静态拉伸肌肉,活动关节;结束器械锻炼后,也要静态拉伸肌肉、活动关节,再做少量有氧运动,最后结束锻炼。
2.不管是单次运动,还是长期运动都要逐步提高锻炼强度,不能急于求成。不管是减肥,还是增肌,都要做好长期锻炼的准备。
单次锻炼时,先做器械热身再正式开始器械锻炼,有氧运动时从较低强度开始逐步提高强度。锻炼一阶段以后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器械锻炼时适当增加重量、延长锻炼时间,适当增加动作数量、组数和次数,有氧运动时在保证心率处在适宜的运动区间内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跑量、适当提高配速。
3.重视营养。调节饮食结构,选择与健身目的相适应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减肥期间使用低碳高蛋白饮食、轻断食、八小时断食法、生酮饮食等饮食方法,增肌期间使用高碳、高蛋白饮食。饮食不合理会降低健身效果。
节食减肥是最错误的减肥方法,还包括水果减肥、蔬菜减肥、使用减肥药等方法都是错误的方法。
4.选择适合的训练计划。忽略或没有训练计划是健身失败的原因之一。不管是健身安排,还是有经验的健身者,都有不同的健身计划,适合自己非常重要。
5.盲目追求大运动量。运动量是衡量健身的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器械锻炼时选择肌肉发力感最强的重量,盲目追求大重量更容易受伤;跑步、游泳、跳绳、骑行时,在保证心率与运动目的相匹配的情况下再考虑速度等指标,不要为了速度忽视心率。
6.器械锻炼时没有用肌肉控制器械。器械锻炼的目的是增肌或塑形,锻炼的是肌肉,而不是为了完成预定动作组数和数量,要学会用肌肉完全控制器械,而不是被器械控制。反应在器械锻炼中,除了专门锻炼爆发力的健身者之外,主要是不依靠爆发力完成动作,完成动作时间稍长,重视离心发力。
7.忽视小肌群锻炼和核心力量。虽然小肌群一般不需要专门锻炼,但也要在锻炼过程中适当锻炼到小肌群。尤其是一些关节活动度受限、有伤痛或不适感、担心受伤的健身者。比如肩袖肌群问题容易导致肩关节受伤、腘绳肌太弱容易导致膝痛等。存在这些问题的健身者,每周拿出30-45分钟时间专门锻炼小肌群。
核心力量主要包括腰腹臀部肌肉,很多人重视腹肌和臀部锻炼,却忽视了腰部肌肉。核心力量弱,在做深蹲、硬拉、跑步、骑行等锻炼时会增加腰部受伤几率。
8.集中精力,不要敷衍。很多人去健身房却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敷衍式健身是原因之一。表现在注意力没有集中到健身上,锻炼时草草了事,不重视器械重量、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指标。健身过程中与人聊天、休息时间过长。
9.总想走捷径,轻信各种“健身谣言”,不愿意做最基础的训练。运动没有捷径,却偏偏有人想走捷径,过度追求效率。追求效率需要有一定的健身基础,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牢,盲目追求效率,只能使自己走偏。
10.只做“局部”锻炼,忽略身体短板。男性倾向于锻炼上半身,忽略下半身臀腿锻炼,女性则相反。深蹲是所有健身动作中最累的动作,很多人都畏惧深蹲,导致腿部肌肉越来越弱。很多喜欢跑步的人会忽略器械锻炼。
多数人核心力量较弱,尤其是腰部肌肉较弱,锻炼时有意无意忽略腰部肌肉,最终导致腰部受伤。健身后必然会发现身体存在的短板,及时补齐这些短板,能有效降低受伤几率。
11.周末疯狂健身。平时不健身,只有周末去健身。运动需要有规律,只在周末健身,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素质,但远比不上有规律健身。尤其是增肌和减脂,更要有规律运动。
12.不重视呼吸。一般来说向心发力时呼气,离心发力时吸气能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脏健康。向心发力时吸气,离心发力呼气也可以,关键要看个人呼吸习惯。大重量或力竭时在发力阶段适当屏气,也是可以的。新手经常在发力时屏气,需要逐步提高力量,做到呼吸自如。器械锻炼时用胸腹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既要保证吸入足够氧气,又要保证动作频率,而且要随时调整呼吸节奏。
有氧运动时一定要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量大、平稳、蓄力效果好,但呼吸时间长,可能无法与器械锻炼动作相配合,因此器械锻炼时用胸腹式呼吸较好。
13.盲目学习动作,不注意动作细节。在器械锻炼时表现尤为突出,以杠铃卧推为例,很多新手只知道把杠铃推起来并不断重复,却不知道沉肩等细节,最好往往会受伤。跑步时只知道跑步,不知道步频、步幅、心率等指标,有些人了解这些指标后想提高跑步成绩,却不知道如何训练,不知道腾空时间、左右平衡、触地时间等指标。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不能只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14.动作或运动方式单一。器械锻炼时每隔3-6个月就要更换一两个动作,比如平时锻炼股四头肌做杠铃自由深蹲、倒蹬机、坐姿腿举、箭步蹲,还可以做哈克深蹲、箭步走。
减肥者遇到减脂瓶颈期,要更换有氧运动方式,或提高运动强度、延长运动时间。
16.器械锻炼时使用惯性或借力。器械锻炼要用肌肉控制器械,不能借助惯性和其它肌肉辅助发力,否则会降低锻炼效果。比如锻炼三角肌时要避免上斜方肌过度发力。
17.平板支撑瘦肚子。平板支撑锻炼腹横肌,只对腹横肌无力导致腹腔内器官下垂导致的小腹突出有一定作用。由于骨盆前倾、骨盆前移、便秘导致的小腹突出几乎无效。平板支撑不会减掉多余脂肪,真正有效的减脂方法是调节饮食结构、器械锻炼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其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最好。
18.想瘦哪里瘦哪里。脂肪分布于全身皮下和内脏周围,不存在局部减脂。要想减掉某个部位的脂肪,必须在整体减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局部肌肉量才能真正达到局部减脂的目的。
19.只重视体重,忽略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和肌肉量。衡量体重是否超标要看BMI,男性体脂率在15-18,女性在20-25,超过30岁可以到30,都是正常体脂率。内脏脂肪不超过9就可以。肌肉量越高,越显瘦,越容易形成易瘦体质。体重稍微超标,体脂率和内脏脂肪等级多度在正常范围内,也可以不减脂。相反即使体重正常,体脂率或内脏脂肪等级有一个指标超标,也需要减脂。
20.脂肪转化成肌肉。脂肪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都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但不能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