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日军甲种师团有多强大一个师团近三万人,相
TUhjnbcbe - 2025/4/29 17:55:00

师团,是日军特有的固定军事编制,是最基本的常设战斗单位。

二战前后日本一共组建了个师团:其中战前17个师团,战争期间组建个师团。而这战前的17个师团是日本陆军的17个“常设”师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甲种师团。

其属于日本陆军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之强悍,在亚洲范围内,堪称无敌。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步兵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炮兵7个团,共计60余万人,对阵日军8个师团又2个支队,一个混编陆战队共20万人,奋战三个月,最后的结果,中国伤亡近20万余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4万余人后,上海沦陷……

面对中国军队之精锐,日军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是甲种师团的作用。这八个多师团里包括了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六、第六、以及第五师团的部分。

而忻口战役,日军第五师团带着两个独立旅团,竟然可以将第二战区十几个师外加六七个独立旅组成的14集团军压着打。

那么日军甲种师团为何这么强?

首先看人数:

日军因配置的火炮不同,甲种师团又分为挽马制和驮马制两种:挽马制师团装备野炮和重榴弹炮,需要用更多的马来拖曳;而驮马制师团装备的是山炮和轻步兵炮,只需用马来驮载。一般而言,挽马制的师团是重兵团,比较适应正面大规模火力当先的正面作战(仅就中国和东南亚的部队而言),而驮马制师团是属于山地作战的轻步兵部队,步兵兵力较挽马制师团多。

一般来讲,一个而驮马制师团会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人(挽马制师团总编制为人)。而当时中国军队一个标准德械师满编在一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就人数上而言,一个甲种师团,几乎相当于咱们三个师。

当然,人数上无论如何都是咱们占据优势。所以其战斗力的差距更多的是体现在武器装备上。甲种师团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

首先在最能体现火力输出的炮兵方面,一个驮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共编有36门75毫米山炮和12门75毫米野炮。此外四个步兵联队各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毫米山炮)和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70毫米步兵炮)。

这样算下来,甲种师团总计有12门75毫米野炮,52门75毫米山炮,40门70毫米步兵炮,具50毫米掷弹筒。

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也辖有四个炮兵大队,共编有36门75毫米野炮和12门毫米榴弹炮。四个步兵联队各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毫米山炮)和一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

总计有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野炮36门,75毫米山炮16门,37毫米速射炮16门,具50毫米掷弹筒。

而咱们当时最为精锐的德械师,一个师仅有炮兵营,而这个炮兵营配备的是75毫米山炮12门。此外每个步兵营各有两门82毫米迫击炮,而当时一个德械师的编制是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每个团下辖三个营。所以一共就24门82毫米迫击炮。

由此可见,双方的火力差距有多大?

这还只是重火力单位的对比,事实上如果加上轻重机枪甚至于单兵火力,其差距更为离谱。

比如人家一个往往一个大队,就会配有一个机枪中队,有着12挺重机枪以及36挺轻机枪。同时还配有炮兵,携带两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这样的火力配置,使得日军在小规模战斗中占尽优势。其重火力的压制是当时中国战场上咱们的军队所无法比拟的。

双方火力对比严重不对称,使官兵面对敌人炮火,全无丝毫还击之力。

当然,除了装备差距,兵员素质也差距不小。

要知道,二战时期的单兵素质不单是肉搏素质,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单兵素质,大部分是智力技能,是步兵科目素养,射击,投弹,体能,土工作业,战术动作,看图,侦察,伪装,执行能力。这些需要一定的训练还有文化基础才能掌握的。

比如射击是要靠子弹喂的,投弹体能战术动作是靠锻炼的,执行能力看图土工作业以及掷弹筒等简易步兵支援武器操作需要有文化的至少算算数认认字的,侦察伪装分队战术需要专门学习需要对抗演习经验。

得益于当时日本较高的文化普及度,其入伍的士兵,多多少少都读过几年书,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当时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普及了义务教育,改良了中等教育。士兵最少也是个小学学历,加上备战时间长,有充分时间训练,士兵能听懂领会基本的战术思想并在战场那种复杂环境实施出来。

一般来讲,日军普通士兵的军训时间为6个月至1年,包括单兵队列、射击、刺杀、投弹和动作,单兵对歩、机枪的射击和掷弹筒的使用,学习分队、小队、中队的进攻、防御,以及夜间战斗,每天5-30公里强行军与行军耐力训练,最后2个月搞大队、联队级作战协同,高级技战术动作及火线机动。

相对而言,咱们的士兵,可大都是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两个,大部分人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入伍初期连左转右转这种基本的队列指令都领会不了,再加上时间紧迫根本没时间训练。

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一个国家的实力。有时候不是咱们不行,而是没那个条件。比如射击训练咱们也很重视,但是没那么多子弹,很多时候只能端枪练姿势。

总结来说,战争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工具,没有材料,没有管理和组织,没有技术,光凭决心蛮干,盖不起高楼大厦,搞不起一个企业,说的难听点,连一盘像样的菜都不一定能炒出来,这个道理还需要普及,其实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当时的日军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方面的碾压。换句话讲,人家士兵枪比你打得准,军官战术执行能力比你强,再加上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更强大的火力支援,甚至于更加统一的协同指挥指挥作战。差距只会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所以,抗战是真的难,远不是神剧里面那般。

当然,甲种师团所谓的强大优势,只是相对于咱们而言。其如果对上武器装备,兵员素质都更强的国家,那可就歇菜了。日军的武器装备,并不先进,极少有坦克等战车,但由于优良兵源与严格训练造就公认强兵,在对东亚农业国的战争中,日军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地位,但和枪械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大量坦克、自行火炮的苏美军队交战时,日军步兵的优势顿时化为乌有。

比如那些曾经在中国战场上横行无忌的甲种师团,到了太平洋战场上,基本上是有一个算一个,虽然打得很顽强,但其损失往往都是美军的数倍。

这也体现了工业时代,巨大的国力所带来的强弱对比。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军甲种师团有多强大一个师团近三万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