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发布全国首个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成渝共
TUhjnbcbe - 2023/1/16 20:44:00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庆,成都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极核”城市

正朝着“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目标坚定迈进

科学技术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与科技创新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强化了对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

如何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

科技创新与科普协同合作?

成渝再迎“大事件”——

初冬时节,兴隆湖畔,12月26日,第二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围绕“成渝‘双核联动’共筑科普未来”的主题,在本次论坛上,全国首个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成渝地区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首发,首批成渝地区科普研学基(营)地授牌,同时,围绕成渝科普事业协同发展,来自国内、成渝两地的科普大咖为两地进一步加强科普协同合作“建言献策”,带来一场“科普盛宴”。

本次论坛都有哪些亮点与精彩?

一起来看!

双城联动!

成渝携手迈入科普新时代

去年,首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

在重庆举行

今年,第二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

在成都兴隆湖畔举行

双城联动,论坛为两地科普协同合作

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成渝两地正

唱响科普“双城记”,开拓合作“新局面”

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三级调研员杨启明通过“云端”参与本次论坛。他在致辞时表示,举办区域科普发展论坛是贯彻落实*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切实举措,与科技部下一步科普工作谋划方向高度一致,“年,成都积极打造科普活动品牌,拓展科普宣传渠道,持续加强科普载体建设,推动科普资源开放共享,不断强化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科普人才服务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科普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论坛建设工作基础,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希望成都成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科普工作的探路先锋。”在论坛上,杨启明还特别解读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局长杨品华在致辞时介绍,落实*中央、国务院部署,四川也在加快科普事业发展上阔步向前,并将持续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在两地轮流举办这种形式非常好。”杨品华还特别表示,成渝两地一同开展活动、一同开发产品,一同振兴产业、一同建设队伍,必将有力促进成渝地区科普事业再上“新台阶”。

“去年我们在重庆共同举办了第一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开启了成渝科普合作的新篇章。”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吴序表示,一年多来,成渝紧密协作、相向而行,在标准制定、资源开放、人才交流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此次论坛举办有利于深入推进成渝两地科普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高水平的科研资源为成都科普工作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组成员、副局长张翼在致辞中介绍,截至目前,成都累计建成科普基地家,科普展教育总面积超过万平米,公民的科学素质高于全国同期水平,“成都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大力推动创新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本次论坛致力打造具有成渝地区特色的科普合作平台,将为成渝两地搭建科普创新策源,交流合作,人才汇集三大平台,形成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本次论坛在美丽的兴隆湖畔举行,四川天府新区*工委副书记、成都科学城*工委书记邱旭东表示,天府新区在加快聚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科学普及作为全方位做强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支撑,充分释放重大创新平台的科普动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希望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开启新一轮合作,共同构建设施完备,形式丰富、特色突出的双城科普工作新体系,为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科普力量。”

全国首个!

《成渝地区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首发

依托成渝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

科普场馆资源、科技创新资源、

产业资源等科普资源

成渝科普研学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自去年10月到今年9月

已累计开展科普研学活动超过场

参加人数近10万人次!

站在新起点上,应该看到,科普研学活动还缺乏相关行业规范标准,并存在科普研学产品开发多元化不足、科普研学导师队伍建设不足、科普研学课程体系建设不足等问题,如何助力成渝地区科普研学活动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现场,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秘书长龚明霞,重庆科普基地联合会秘书长丁一,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李*,重庆自然博物馆副馆长董*共同发布了《成渝地区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管理规范》),这也是全国首个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

“我们历时一年调研两地科普基地,最终推出《管理规范》。”龚明霞介绍,《管理规范》在制定时,特别坚持了合规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原则,并辅之以前瞻性,对场所要求、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科普研学课程与线路、安全管理等八个方面做出了要求,将在提升科普研学服务质量、推动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加强科普研学行业标准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按照《管理规范》,并综合研学资源、研学导师、研学课程与线路等因素,在论坛现场还对首批10个符合标准基本要求的成渝科普研学基地(营地)举行了授牌仪式。这10个基地(营地)分别是——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生命奥秘博物馆、成都立巢航空博物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三和老爷车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南山植物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公路与汽车安全科普基地、西南*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

获得授牌的基地是科普研学行业内的榜样,“《管理规范》发布,可以让家长们以后在选择科普研学产品时,有所依据。”获得授牌后,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李*表示,对照各项要求,《管理规范》还将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龚明霞表示,未来成渝两地还将合作评定更多的科普研学基地,推广一批优秀的课程,组织两地专家对科普从业人员进行更多优质培训,“当然《管理规范》也会在试运行中不断优化,除了此次发布的科普研学服务标准,今后还将探索建立专门的科普研学课程标准。”

共话未来

一场“头脑风暴”助力成渝科普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

如何构建*府、社会、市场等各类主体

共同参与的大科普体系?

又要如何夯实科技创新与科普工作

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

来自国内及成渝两地的

科普大咖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落实《意见》开新局成渝聚力谱新篇”,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原二级巡视员、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邱成利,上海科技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明,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校筹建组常务副组长欧阳辉,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少儿频道总监田缨结合各自专业领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普协同“再腾飞”“建言献策”。圆桌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知识管理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科普研学专委会委员朱丹主持。

新时代成渝地区开启科普创新新征程,邱成利直言成渝双城科普创新发展前途无量,并为两地科普协同再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王小明表示,新时代科普事业需要跨界扩圈,特别要坚持协同育人;欧阳辉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家在科普事业中的作用,科学家在用心做研究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主动与公众分享;田缨认为创新科普传播形式,将有效助力成渝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周建强从科普产业的学术研究、*策环境、市场发展、业态发展等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的科普产业发展的整体现状与未来趋势。周建强在研究中发现,科普产业的核心在于形式多样的科普产品,而科普产品的创新研发需考虑科学性、普及性、安全性的特点,此外,要特别注重“科普+”,“科普产业培育壮大的过程中,还需要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秘书长龚明霞发布了《成渝地区科普研学发展报告(-年度)》,详细介绍了成渝地区科普研学资源基础、发展现状、现存痛点、标准探索等情况,“接下来,我们还将从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及标准、持续打造高品质科普研学基地、引导建立多元化科普研学课程体系、培养高水平科普研学人才队伍、双城联动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两地科普研学发展。”

在成渝两地交流环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浩海立方海洋馆科普基地作为发言代表,分别进行了各自科普研学组织经验分享。

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搭台”

成渝“双城联动”

正携手共赴科普新未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布全国首个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成渝共